从原材料方面分析及解决办法:
水泥品种与质量
原因:不同品种水泥的矿物组成、细度等存在差异,与减水剂的适应性不同。比如,铝酸三钙含量高的水泥,对减水剂的吸附量大,可能导致减水效果差 。另外,水泥受潮结块、细度不符合要求等质量问题,也会影响减水剂发挥作用。
解决办法:施工前进行减水剂与水泥的适应性试验,选择适应性良好的水泥和减水剂组合。若已使用,可适当调整减水剂掺量,但需注意不能超过允许掺量,以免影响混凝土凝结时间等性能;对于受潮水泥,应更换质量合格的水泥。
骨料特性
原因:骨料的含泥量、石粉含量过高,会吸附大量减水剂,降低减水剂在水泥颗粒表面的有效浓度,从而减弱减水效果。此外,骨料的级配不良,导致混凝土需水量增加,也会使减水效果不明显。
解决办法:控制骨料的含泥量和石粉含量,对含泥量超标的骨料进行清洗;优化骨料级配,可通过调整不同粒径骨料的比例,使其达到良好的级配状态,减少混凝土的需水量,提高减水剂的效能。
掺和料
原因:粉煤灰、矿渣粉等掺和料的品质和掺量不当,会影响减水剂的作用。如低品质粉煤灰的烧失量大,吸附减水剂多,降低减水效果 ;掺和料掺量过高,也可能导致减水效果不佳。
解决办法:选用品质合格的掺和料,根据试验确定合适的掺和料品种和掺量。在满足混凝土性能要求的前提下,合理调整掺和料用量,必要时可适当增加减水剂掺量来弥补减水效果。
从施工工艺方面分析及解决办法
搅拌工艺
原因:搅拌时间过短,减水剂不能充分分散在混凝土拌合物中,与水泥颗粒的接触和作用不充分,导致减水效果无法充分发挥;搅拌速度过快或过慢,也会影响减水剂的分散和均匀性。
解决办法:根据搅拌机类型和混凝土配合比,合理确定搅拌时间,一般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时间不少于 90 秒,自落式搅拌机搅拌时间不少于 120 秒。同时,控制搅拌速度在适宜范围,确保减水剂均匀分散。
减水剂添加方式
原因:减水剂一次性集中添加,可能导致局部浓度过高,在未充分扩散前就被水泥颗粒大量吸附,影响整体减水效果;添加顺序不当,如先加了部分水再添加减水剂,可能使减水剂提前与部分水泥反应,降低减水效率。
解决办法:采用分批添加的方式,先加入一部分减水剂,搅拌一段时间后再加入剩余部分,使减水剂更均匀地分散在混凝土中。调整添加顺序,在搅拌初期先加入砂石骨料和部分水进行预搅拌,然后加入水泥和减水剂,后面补足剩余水分,确保减水剂与水泥能充分作用。
混凝土运输与停放时间
原因:混凝土在运输和停放过程中,水分不断蒸发,减水剂的浓度相对增加,水泥颗粒对减水剂的吸附量也会变化,若运输时间过长或停放时间过久,可能导致减水剂失效或减水效果降低。
解决办法:合理规划混凝土运输路线,缩短运输时间;控制混凝土从搅拌完成到浇筑的时间,一般不宜超过 2 小时(根据气温和混凝土配合比等因素调整)。若停放时间较长,可在浇筑前适当补充少量减水剂溶液,但需重新搅拌均匀,同时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等工作性能。